如何拿捏孩子讀物中的教育意義

本文Tag標(biāo)簽:幼兒閱讀??

  談到教育意義,就不由得想到語文課上老師教我們總結(jié)文章的中心思想,句式大抵是這樣的“通過……教給我們……的道理。”

  大概是這種教育接受的太多了,給我們留下了許多后遺癥。就是無論拿到什么東西,很習(xí)慣先拿這個標(biāo)準(zhǔn)卡一卡。

  就比如書吧,拿到之后,我們很多人在心里先會掂一掂,看了這本書,孩子能學(xué)到什么?通過這本書,孩子能學(xué)到什么道理?這本書對孩子而言有沒有什么教育意義?

  更有許多家長直接會把“教育意義”作為選擇圖書的不二法門。

  就拿這次閱讀角收上來的故事說吧,很多書的題目帶有非常明顯的功利性?!蹲尯⒆羽B(yǎng)成好習(xí)慣的三十六個小故事》《寶寶智慧故事》《提高寶寶情商的小故事》……翻開故事,類似的話比比皆是:“小花貓變成了誠實的好孩子,誰都喜歡它了。”“從此,小老鼠天天早上起來都刷牙,牙齒再也沒有疼過……”許多家長認(rèn)為,這些才是最有價值的東西,能夠給孩子以正確的指引,因此對這種“教育意義”明顯的書倍加推崇。

  好的圖畫書要不要教育意義。

  答案是肯定的。

  好的圖畫書就像一頓營養(yǎng)又美味的大餐。所謂美味,就是有趣兒,而所謂營養(yǎng),就是有意義。這頓大餐,每個孩子都會覺得它美味,可是吃進去后,營養(yǎng)要慢慢吸收,每個孩子吸收的也不一樣。好的圖畫書有一種隱含的美麗,每個孩子讀到它,可能都會有不同的感悟。“一千個讀者,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D”可能讀第一遍有感悟,讀第二遍又有了新的想法。孩子的思想就是在這樣一遍遍的感悟中慢慢建立起來。

  事實上,孩子們是非常喜歡一遍遍咀嚼故事的。

  小班的時候,我給孩子們講了一個故事《小雞救媽媽》,孩子們對這個故事很感興趣,對它的興趣竟一發(fā)不可收拾。有將近一個月的時問,每當(dāng)我問他們:“孩子們,今天想聽什么故事啊?”他們便央求我給他們講《小雞救媽媽》。在一遍遍的故事欣賞中,他們從來沒有告訴我他們收獲了什么道理,但從他們聚精會神的目光中,從他們聽故事時臉上焦急的表情中,我知道這些有價值的東西會悄無聲息地滋潤他們幼小的心靈,給他們的社會人生帶來最初的情感體驗,比如親情,比如友誼,比如團結(jié)。

  我不否認(rèn)這些故事也可以帶給孩子正面的影響,然而像這樣直接把教育意義擺在紙上,是不是太過功利了?那些提煉出來“教育意義”就像一塊嚼碎了喂到孩子嘴里的饅頭,已經(jīng)談不上什么營養(yǎng)與美味了。它剝奪了孩子品嘗和吸收的權(quán)利,直接告訴孩子:“這是什么,記住就行了。\\\"

  因此,意義是必需的。但是,不要太功利才好。

還有疑問嗎?請留下您的問題,15分鐘內(nèi)回答您!